行业动态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探析清康熙瓷绘博古纹兴盛的渊源

发布日期:2014年2月27日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特有的一些东西,这些特有的东西往往可以反映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或者人们的一些审美变化,今天我要讲的是瓷器博古纹的发展,博古纹的发展要追溯到清朝康熙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中国瓷器清代风格的形成时期,文人气息逐渐占导主体是清代瓷艺较显著的变化之一。在清朝康熙时期,博古纹可以说是到达了一个鼎盛时期,它折射出了当时社会审美文化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就具体讲述清康熙瓷绘博古纹是如何发展的,它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

瓷绘博古纹溯源与清康熙瓷绘博古纹概说

博古源起于宋代《宣和博古图》,为大观年间,宋徽宗召集王黼等群臣所绘,另据黄伯思《古器说》认为为王楚所撰。该书儿三十卷,绘制了当时皇宫宣和殿中所藏的青铜器839件。后博古之意被引申为各种器物,除古青铜器外,瓷器、玉器、盆景及棋琴书画等均进入博古行列。自《宣和博古图》刊行以后,博古纹在书画及各类工艺品中大量出现,成为独具民族传统特色的装饰题材。博古纹宋代时即在书画、玉器、家具、建筑、木器等等各种艺术中广泛运用,但是于瓷绘艺术巾则很晚才出现。较早的瓷绘博古纹晚至晚明万历时期才问世。万历时期的青花、五彩等彩绘瓷中均有博古纹表现,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博古纹在外销瓷中亦有发现。明末崇祯时期,博古纹稍有增多,在民间青花中出现大量绘制很率意的博古纹饰。晚明瓷绘博古纹的始现与兴起和晚明时期文物收藏热的出现有密切的关系。

进入清顺治时期以后,瓷绘博古纹发展状况仍与明末时大致相同,主要在青花中表现,笔法大多粗率,偶有精细绘制者,器物摆布随意,并不循章法。进入清康熙时期,尤其是康熙中期时,战乱基本平息,瓷业呈现迅猛发展之势,博古纹办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增长,成为 瓷绘巾的主要纹饰之一。康熙时期,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 博古纹的数量都颇多,达到空前流行的程度,并且风格多样, 组合繁多,成为瓷绘博古纹的全盛时期。康熙瓷绘博古纹的品种主要有青花、青花五彩、五彩以及描金等。绘制技法则有写实和写意两类,许多为开光装饰,在各类器型上均有表现,尤以碗、盘、瓶、罐、炉等器型上为多见。绘制较为精美的属康熙外销瓷,绘制精细、层次丰富,有如一幅静物画。

从组合上来看,康熙瓷绘博古纹往往以一只瓷花瓶居于画面的主体,配以香炉、书函、盆景、青铜器等,大小错综,大都错落有致、疏密得当,但也有的布局显得凌乱不清。并以各种杂宝纹、花卉作为辅助纹饰。康熙瓷绘博古纹大都构图大气,搭配合理,其五彩类大都以道劲有力之线条勾勒轮廓,填以丰富色彩但却并无艳俗之感,其青花料大都勾线分水,发色鲜亮,给人以明丽之感。

清康熙瓷绘博古纹兴盛原因探析

博古纹和其他纹饰相比,文人气息浓厚是其较大特征,是伴随着史士收藏热和金石学的兴起而产生的特殊纹饰,因而只有文风鼎盛时期才有可能在瓷绘上出现。而从瓷绘发展史以观,唐宋时期的彩绘以长沙窑和磁州窑等普通民间瓷窑为主,并且为文人士大夫阶层所蔑视,因而博古纹并不会在瓷绘中出现。而元代时,汉文人己沦为社会底层,因而博古纹更不可能出现。明代早中期时,官窑反映的是宫廷文化,以龙凤、吉祥花鸟等图案式瓷绘为主,民窑则发展非常落后,以粗率的适应平民大众的瓷绘为主,文人士大夫则仍以欣赏色釉瓷为主流。直至晚明时,在民窑生产很为兴盛时,博古纹才顺应史士的需要而出现。清康熙时期之所以达至很盛亦从宫廷至民间对文人文化的很力推崇有直接关系。康熙时期天下大定,康熙帝虽为满族,但却对汉文化高度重视,能诗善书,汉文化修养很高,有浓重的文人情怀,从而使得康熙宫廷艺术办带有浓厚的文人雅致特征,完全有别于明代官窑庸俗品味,因而具有很浓郁气息的博古纹得以成为御窑厂瓷绘题材之一而进入宫廷中。而康熙帝推崇懦学,大力加强文化教育、大兴学校等积很举措亦使得民间文风大盛,文人士大夫群体迅速壮大,从而对民窑瓷绘博古纹产生了很大需求,促使其达至全盛。

康熙朝瓷绘博古纹的兴盛还与康熙时期彩瓷绘制技法的高度成熟有着密切关联。瓷绘博古纹均由多件器物组成,是一种器中器形式,在博古纹中的器物上还需要再绘制纹饰,从而使彩绘难度大大增加。而康熙时期,五彩瓷与青花瓷均发展至很盛。康熙五彩色阶完整丰富,施色细腻,能够较好地表现博古纹中器物的纹饰和质感;康熙青花具有空前绝后的分水技法,能够做到“墨分五色”,从而能够细致地表现博古纹的质感和空间感。高很的绘制技法成为康熙朝瓷绘博古纹得以盛行的重要保证。

瓷绘博古纹多为文人士大夫家居陈设,因而普通工匠多无法臆造纹饰,通常需要版画作品作为蓝本,而康熙时期版画的繁荣为瓷绘博古纹的兴盛提供了重要的保证,版画业的繁荣体现了康熙时期文化的昌盛。康熙宫廷版画非常兴盛,由武英殿修书处负责,康熙帝亲自过问,装帧精美,不惜工本,并且还出现了铜版版画。而在民间,姑苏、杨柳青等版画办很为精美,并受到来自宫廷绘画的影响。除康熙本朝版画外,版画的黄金时代晚明时期的版画办有不少流传至康熙时期。这些版画中有许多具有浓郁丈人气息的各类博古图,均可作为瓷画艺人们的蓝本。

康熙瓷绘博古纹中逼真写实的类型与西方静物画非常相似,明显受到西方油画技法的影响。西方艺术早在明末时即己进入我国,但并未引起过多关注,而至清康熙时期,西方艺术对中国影响加深,一批西方传教士画家如郎世宁等甚至进入宫廷中担任画师,西方静物油画办随之传中国。与西方静物画一样,康熙瓷绘博古纹亦主要以家居陈设品作为描绘对象,其精细之作注重透视关系、讲究层次、写实描摹,大大有别于明末瓷绘博古纹,因而,西方静物画的传播办促进了康熙瓷绘博古纹的发展。

清康熙瓷绘博古纹内涵解析

清康熙瓷绘博古纹的盛行充分体现了康熙时期文人文化已经占据了社会审美倾向的主导地位。《清史稿》中曾经记载了康熙御厂画样的来历:“刘源,……康熙中,官刑部主事,供奉内廷。……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瓷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很其胜,及成,其精美过于明代诸窑。”这段记载中虽然并没有指出刘源画样中有博古纹,但表明,康熙御厂自较初设立时即采用了文人士大夫绘画作为御厂画样,奠定了康熙御厂瓷绘以文人画为主流的基础,瓷绘博古纹在官窑中的大量现身正显示了这种趋势。康熙瓷绘博古纹选取的均为文人士大夫所喜闻乐见的事物,可以说均是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案头摆放和家居陈设。康熙时期承继了晚明出现的文物收藏热,文士热衷于收藏各种艺术陈设品,并著书立说评述艺术品,但大多数文士无法获得真品,而瓷器是其中较容易获得者,瓷绘博古纹使中下层史士能通过瓷绘聊以满足其附庸风雅之需求。因而,康熙瓷绘中所绘博古纹实际上文人阶层理想中的家居陈设,体现着史士们普遍的审美追求和境界。

康熙时期,与文风鼎盛并起的是复古之风,瓷绘博古纹的大量涌现与社会复古风盛行办有直接的关联。康熙帝本人即格外推崇前朝艺术,因而御厂风格以复古为其重要表象,在其带动下,文士阶层及民间复古之风均颇盛,随复古风而起的是金石学的盛行。博古纹具有浓郁的古雅气息,与社会复古之风颇为贴近,因而备受推崇也即在情理之中。金石学与古器物学相类似,起于宋代,清康熙时期金石学颇为流行,以古青铜器与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康熙瓷绘博古纹的流行办反映了清代古器物学的复兴。

康熙瓷绘博古纹并非只是纯粹地体现高雅的文人士大夫追求,而是包含了大量民间化的内容,尤其是其浓郁的吉祥意味既显示了清代文人文化的世俗化倾向,或者说亦显了民间文化的文人化倾向。因而,康熙瓷绘博古纹并不完全只是适应文人阶层,而是逐渐发展成为令社会所共同接受的审美题材。康熙瓷绘博古纹的吉祥含义相当丰富,无论是花瓶、宅鼎还是香炉都与民间吉祥文化紧密相关,而在博古纹周围以如意、笔锭等各类杂宅纹以及祥云、飞鹤等相配合,更使得画面充满一种浓厚的吉祥寓意。

康熙瓷绘博古纹亦是中西文化交流进程的一种集中体现。康熙时期,正值西方对中国瓷器狂热收藏时期,曾因清初战争而中断的对外贸易重新恢复。西方对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瓷器情有独钟,而博古纹描绘的大都为具有浓郁中国文化意味的事物,因而受到欧洲人的青睐而跻身为外销瓷名品之一,而欧洲静物画的传播则使康熙瓷绘所表现的博古纹饰更加符合西方人的审美趣味。

结语

瓷绘博古纹早在明末时即己出现,但直到清康熙晚期时才呈现出兴盛发展之势。自康熙之时始,博古纹跻身为瓷绘主要装饰画而之列,并在雍、乾时期继续发展。直到清末民国时期,瓷绘博古纹仍相当盛行,兴盛之势丝毫未减。不过,当代瓷绘博古纹却几乎完全淡出了公众的视野,陶瓷艺术家己很少绘制博古纹饰,这与当代陶瓷艺术家以及整个社会对博古纹含义缺乏理解有直接联系,而博古纹具有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内涵,如何在新时代复兴成为陶瓷艺术家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上一篇:影响日用陶瓷抗热震性的因素及检测方法

下一篇:清宫创办处和景德镇瓷窑的那些事儿
氧化铝陶瓷系列
氧化铝陶瓷异形件
99氧化铝陶瓷
陶瓷螺钉/螺丝钉
电子陶瓷材料
陶瓷喷砂嘴
陶瓷绝缘子
耐磨件
陶瓷配件
陶瓷阀片
陶瓷密封环
氧化锆陶瓷
联系方式
地 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磁村镇村西
联 系 人:陆经理
手 机:18803661225
电 话:011-03661225
传 真:011-03661225
邮 箱:[email protected]